——从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透视军事新闻传播 一、军事新闻传播以及选择该研究对象的目的 军事新闻传播就是将事件(军事新闻)经媒体传播给受众的过程,传播过程的起点是满足受众的需要,终点是军事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军事新闻传播价值观的中心是受众,其传播的全过程都是把着眼于受众这一客体当作挖掘军事新闻价值、实现军事新闻价值的立脚点,选择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事实。传播的军事新闻越被受众欢迎,社会反响越强烈,它的新闻价值就越大。①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新闻及其传播在我国一些重要的新闻媒体始终占有一定的地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成立了军事新闻分支机构,各地新闻媒体也大都开设了与部队和军事新闻有关的专题或专栏,特别是《解放军报》和《中国国防报》,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我国军事新闻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军事新闻事业的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各新闻媒体去进一步开拓。要让受众对军事新闻感兴趣,新闻媒体就必须使军事新闻更加引人入胜,想方设法让军事新闻走进寻常百姓家。这对于普及国防教育,加强公民的国防意识,促进和提高军事新闻的质量,繁荣军事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可做,有许多东西可探索,军事新闻在寻常百姓中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随着这个巨大的新闻潜在市场的进一步被打开,人民群众将会更进一步增强国防意识,不断促进和推动我国的国防建设。那么,如何更好地让军事新闻在和平年时代走进寻常百姓家呢?有不少学者已开始关注当下军事新闻的传播,本文对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这一专门的军事节目进行分析,目的是为电视军事新闻传播的创新提供一种新思路,一个新视角。 二、《军情观察室》与军事新闻传播 从1980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军事栏目《人民子弟兵》播出的纪录片《干枝梅颂》开始,军事节目已经走过了26年的历史。这期间,从1991年12月26日,《军事天地》栏目的开播,到1996年4月11日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成立,直至今天的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军事节目目前每天播出4个半小时,几乎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其中不乏可圈可点的节目,如军情连连看,国防时空等。然而,随着电视行业内部的体制改革,加入WTO后,我国的市场规则要跟国际对接,境外电视节目通过各种渠道正在或即将渗入我们的节目领域,这对包括军事节目在内的电视行业带来了影响。其实2003年3月对伊拉克战争的直播报道华人世界的最有影响的两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就在暗地较量,彼此都为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不遗余力。因此,电视军事节目在传播军事新闻的同时,又面临着如何提高日常节目水平,吸引更多观众注意力的问题。只有摆清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才能根据具体情况找出解决办法,寻求更好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诞生于伊拉克战争硝烟之中的《军情观察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董嘉耀先生与马鼎盛先生拍档主持该节目,全面而生动地解构战局,引人入胜,受到海内外观众广泛赞赏,确立了该节目在全球华人心目中的地位。从此,《军情观察室》由一个为伊拉克战争开设的特别节目成为凤凰卫视的正式专题节目,并成为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该节目为我们以电视这一媒介为载体进行军事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视角。在众多的电视军事节目之中,《军情观察室》独树一帜,以其灵活多样的播报形式和丰富的军事新闻信息量征服了观众。究其成功的原因,笔者认为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媒体舆论领袖,主导舆论话题 西方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在1944年出版《人民的选择》中宣布了他对世界大战宣传技巧研究后的结果: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舆论(意见)领袖——一般受众”。信息先由大众传播传播到舆论?穴意见?雪领袖那里,再扩散给社会大众。传播学认为,舆论?穴意见?雪领袖是指那些较多地接触大众传播媒介并将从中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社会成员的中介者。但在我们眼中,舆论?穴意见?雪领袖可以作两个维度的理解,一个是媒体中的主导者,另一个是有社会行动能力的人(即受众)。前者往往被人忽略。正是由于媒体中也存在舆论?穴意见?雪领袖,所以才导引出了受众对某一媒体的“必视性”。②节目所依托的凤凰卫视这一品牌媒体,在华人媒体中恰好起着舆论(意见)领袖的作用。2001年凤凰卫视对“9.11″事件和阿富汗反恐怖战争的报道中发挥了其时效性、直播性和深入性的特点,首次采取以新闻频道的形式来报道战争,很快确立了凤凰卫视在华语世界全球性重大事件报道的地位,被誉为“华人的CNN”。当然以上这只是诸多例子中的九牛一毛,事实上凤凰卫视做过的很多节目都具有原创性,都富有冲击力,从而也主导了舆论话题的走向。 第二、受众定位准确,谙熟其收视习惯 在该节目定位之初,有过从戎经历的刘长乐台长就要求做“一个普通百姓看得懂的专门军事节目”。普通百姓需要了解战争,对军事新闻有知情权。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只要还有物质利益的存在,战争与和平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世界上没有永久的和平,也没有永久的战争。“战争虽是高层的决策,却对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战争不仅上层关心,老百姓同样关心。”“你可以不关心战争,战争可是要找你。”③战争是人类最昂贵的消费,所有战争的承担,最后都落到老百姓头上。因此,老百姓又怎能对战争坐视不管。作为个人的舆论?穴意见?雪领袖们实质上是有社会行动能力的人,这自然而然让我们考虑到《军情观察室》节目的受众的构成。早在1999年,AC尼尔森调查公司就在5至7月在中国30个城市做过专项调查,凤凰卫视的观众无论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及工作岗位均比一般观众高。家庭总收入在4000元人民币以上的有15%,比全部电视观众的同样家庭高出87%。43%的凤凰观众教育水平在大专以上,比全部观众的同程度教育高出34%。42%的凤凰观众是经理、专业人士、政府官员,比全部观众的同程度比例高出13%,这些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决策力和影响力的人。五、六年之后,情况有什么变化呢?据央视市场研究有限公司2005年1月出具的《2004年下半年凤凰卫视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凤凰卫视对处在社会中坚的精英阶层有较大吸引力,观众中知识精英、商业精英和高级行政人员的比例相当高。在所有凤凰卫视的观众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社会精英的比例达到30%;观众中家人在党政机关中任职的,处级以上人员比例达到43%。④这正是有影响力的媒体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的最好范例。通过对最具社会行动能力人群的吸附,从而占据了最重要的市场制高点,这对于传媒影响力的提升也极为有利。这正是凤凰卫视这一品牌成功的原因,也是《军情观察室》这一军事节目成功的原因之一。 第三、军事焦点突出、节目层次分明 传播学上说,媒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制造焦点事件,把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军情观察室》每一期的节目的焦点选定都非常准,从过去一周内国内外所发生的军事新闻里选出,这些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焦点军事新闻都是备受观众关注的,是大家渴望了解的话题。焦点军事话题常是“军情叠报”栏目(一般有12-15条全球的热点军事新闻,是经过节目团队精心挑选出来的)的最后一则新闻,和下一个栏目“焦点连线”界限不是很明显,栏目直接过渡很自然,但其中要位置极为明显,突出热点,突出焦点。从2006年1月至8月凤凰卫视的《军情观察室》播出的34期节目焦点可以看出,节目焦点关注的主要是与中国军事有关的军事新闻报道,这是由于凤凰卫视的受众定位决定的。 据调查显示:以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为焦点共21次,占总数的61.76%;以美、日、韩及一系列美国的同盟国为焦点共7次,占总数的20.59%;以伊朗和朝鲜为焦点4次,占总数的11.76%;以其他国家为焦点的2次?熏占总数的5.99%。对于《军情观察室》所选择的焦点,即便有些表面上看似乎与中国受众无关,但主持人与连线嘉宾的观点碰撞都是从军事的角度,从中国的角度来解读之。从而使节目内容与观众的期望相衔接,最终使观众心目中的焦点与节目所选定的焦点一致。 第四、栏目设置灵活,节目主持艺术 《军情观察室》节目主要由以下六个小栏目组成:第一是军情叠报;第二是焦点连线;第三是军史秘闻;第四是战争回眸;第五是兵器辞典;第六是军情互动。第一和第二个栏目每周的节目都有,顺序不便,这两个栏目是该节目的重中之重。其它的几个节目就视节目每周聚焦的那一个焦点而定并作灵活的变动,力争使每次的节目栏目设置尽可能严谨合理。 2003年节目创建之初,由董嘉耀和马鼎盛先生连手主持,开创了《军情观察室》“男子双打”的主持风格, 2004年《军情观察室》成为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一个正式的专题节目,在主持人设计上,采取了“美女加智者”的搭配,主持人由“男子双打”改为“男女混合双打”,由老成持重的马鼎盛配合台湾美女王菁瑛共同主持。2005年力求创新的《军情观察室》重新改版,在主持风格上,恢复了最初已经创出口碑的“男子双打”主持形式,强调快节奏、风格硬朗、突出军事专业和男子汉风格,节目定位是创立凤凰卫视最具阳刚之气的电视节目品牌。在保留原节目专题风格的基础上,加强军事新闻性和突出军事信息量与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评论。并邀请全球著名军事评论员、军事杂志的主编、前线军事记者、军方将领以及军事智库里的专家学者组成军情观察团队,共同参与节目,强调观点交汇、思想碰撞、信息多元,权威性与客观性并存。调整后的节目设置了军情互动栏目,这是一个重大的调整,这样拉近了军事节目与全球军事发烧友的距离,让军事爱好者亲身参与其中。普通观众可以发表自己高见,也可以向评论员提出疑问或要解答的问题,从而使普通老百姓直接与权威专家、军方高级将领或资深的军事评论员进行交流,让凤凰的军事节目成为观众和发烧友自己的节目。观众由受众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军事观察的另类思考常常挑战权威并充满激情,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样,为普通老百姓,军事发烧友提供一个了言论平台,观众自己走进电视,向全球五亿观众发表自己的军事高见。 另外,在电视军事节目中,对于主持人+嘉宾+连线前方记者的模式我们看得不少。对比《军情观察室》,同样是这种模式,但其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更具节奏感和真实感,更能被受众所接受。在今天,置身于海量信息之中的受众对于此传播模式比较认同。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这样论述:我们处身于其中的世界越来越弗远无界,人们不可能去直接接触、亲身感受这变化万千的大千世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世界已变得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需要媒体建构一个可感、可知、适合体验的间接环境。即我们所说的“拟态环境”,这是对媒介建构环境的一个真实描述。⑤新闻传播理论中的“框架”定义分三类:一类指“界限”(boundary?熏如摄像机的镜头之意),包含了取舍的意思,代表选择材料的范围。另一类指人们用以诠释社会现象的“架构”(building frame)?熏以此来解释、转述和评议外在世界的活动。“框架理论”认为,媒介通过提供经过构建的现实,影响了受众现实,因而新闻报导的框架就是“框限”部分事实,“选择”部分事实,再主观地“重组”这些事实的过程。?眼8?演譬如,2006年4月12日的焦点是伊朗的核危机,过去一周该问题确实被国际军事领域普遍关注。对于普通的受众而言,表面上看,该焦点和中国关系不大。怎么把这个似乎与中国人毫无关联或关联不大的一个题目得到观众的认可?当然需要《军情观察室》节目组群策群力,发挥团队的智慧,也需要主持人的主持艺术。那天的《军情观察室》节目一开始,主持人董嘉耀是这样开始节目的:各位好!这里是军情观察室,我是董嘉耀。我们为大家报告和分析过去七天全球最新的军事动态。本周关注的焦点是伊朗的核危机,我们要从军事的角度、从中国的角度来解读一下可能的潜在军事冲突。 这个简洁的开场白告诉我们,节目要从军事的角度,中国的角度来解读该焦点,观众自然很期待从中国军事角度解读的“伊朗核危机”。当然,节目中像这类主持人语言的艺术处理的例子很多。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化与传媒方向博士生,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盛沛林:《军事新闻学概论》,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94-95页。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96页。 ③http://www.phoenixtv.com/pho enixtv/74599686446645248/20040924/438133.shtml。 ④http://www.phoenixtv.com/pho enixtv/74596542547230720/20051026/671555.shtml。 ⑤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12页。 ⑥王萍:《楚门的世界(True man Show):“媒介世界中的社会生态——兼论全球化语境下的媒介素质教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