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作为影视传媒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也将处于传媒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地位。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逐步推进,需要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不断开拓思路,探索人才培养新的教育创新模式,提高影视传媒艺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知识创新时代对影视传媒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熏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具体到影视传媒业,其竞争归根到底是影视传媒人才的竞争?熏如果更深入的挖掘,其基础性的工作还在于影视传媒教育人才培养的竞争。影视传媒人才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既不可能主观想象凭空臆造?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植根于影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过程之中,它建立在影视传媒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上。无论影视传媒制度创新还是技术创新?熏均离不开影视传媒教育创新对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支撑。所以?熏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对影视传媒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的客观要求。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大演讲时说?押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熏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熏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熏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知识创新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这使创新影视传媒艺术类人才的培养体系,拓宽影视传媒人才的教育渠道,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成为必然选择。 二、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对影视传媒艺术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需要 构建创造性?穴人才?雪模式的创造心理学家泰勒说过?押“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人?熏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创的见解”。①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熏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传统教育思想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为基本目标的,它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相信它不仅能解释过去?熏而且能够支配未来。对于知识性质的这种理解?熏决定了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的目的?熏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熏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的标准。在新的时代?熏影视传媒教育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熏改变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熏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体系?熏以及过于呆板、千篇一律的教育教学课程制度,及时更新,建立起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育体系,要下功夫造就一代真正能站在传媒业前沿的创新人才?熏促进影视传媒教学与影视传媒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对影视传媒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非创新不可的要求 影视传媒艺术教育在短短的十年之内迅猛发展,影视传媒专业迅速扩容,创办影视传媒专业的院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从重点大学到一般普通院校,从影视专业性院校到大多数综合性院校的遍地开花,这些专业教学点,相当一部分分布在普通高校中,不仅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办得热闹,欠发达地区也不逊色;不仅综合性大学办,一些农、林、矿类的专业性、师范类学校也相继开设;不仅文科类学校办,理工为主的高校也办;不仅公办学校办,民办高校也频频涉足。在这种背景下掀起的影视传媒教育的大浪潮,必然会出现“经营粗放”、“教学泛化”、“人才档次不高”、“缺乏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当今。影视传媒艺术专业的规模急剧扩张,影视艺术专业的师资很大一部分由大文科专业转向过来,边教边学,师资队伍的影视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创作积累相对缺乏,部分师资在影视方面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在电视理论的学养和电视创作实践方面的积累不丰厚,许多教师在影视专业教学中照本宣科,缺乏时代感和系统性的教材,更缺乏影视专业创作的经验,有的院校的专业教学点甚至没有一个接受过影视艺术学历教育或从事过影视创作实践的教学师资。探究影视传媒艺术教育的规律,从教学的改革入手,创建影视艺术教学的特色,开创影视艺术教学的人才培养的新格局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和首要探究的课题。 四、构建传媒艺术类院校教育创新体系,为实施教育创新,形成传媒人才培养合力奠定扎实基础 1、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教育创新体系是保证影视传媒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树立教育创新观念是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上来,不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实现教育创新。富有活力的影视传媒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通过教育创新理念、科学合理的教育创新体系来获得丰富的内源与动力的。从教育创新的内容和本质看,它不是简单的创造教育和技能教育,是实现由守成性、维持性教育到创新性教育的转变,从注重教育的文化内涵传递功能到注重教育的文化革新功能的转向,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和实质性的教育革新,涉及到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教育评价标准的全面、根本的变化和改革。明确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满足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更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获得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去发明,去创新。构建教育创新体系不是教育内容的简单增减,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革调整,而是要对现有教育结构和功能进行重新构筑,建立符合传媒艺术类院校发展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创新体系,将现代的教学观念、创新的教育思维贯穿其中的每个环节,使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真正有实施的内源、动力和保障。 2、建立以“突出特点、以特取胜”的影视传媒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创建影视艺术教学的模式就是要建立一个影视传媒特色鲜明、以特取胜的人才教学体系,围绕特色着力抓住:夯实文学和影视理论与能力素质培养这一重要基石;开掘和探究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的教学创新机制;拓展学、产、研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目标。影视传媒专业是一类设备、经费投入需要量比较大的专业,而许多非影视传媒专业的院校,均是在不具备充足的经济条件的状况下开办影视传媒专业,应该强调重点突破,力求独辟蹊径,出奇制胜。创办影视艺术专业,要兼融“强调影视技能技巧的专业性院校”的专业化和“强调影视教育理论化的综合性大学”的学理化的特征与优点,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体现教学的特色和学校的个性。只有坚持影视传媒教学的共性和各院校自身影视传媒教学个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影视传媒人才,才有可能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特色影视传媒院校,“突出特点、以特取胜”的影视传媒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3、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熏发挥教师在教育创新体制中的主导作用和价值,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开掘和探究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机制是影视传媒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抓手。现代教育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观、教学艺术、知识结构和个性特征。特别是要能够及时了解社会相关信息,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善于将社会现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引导学生。具有创新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是能否培养创新型传媒人才的关键所在。只有以创造性教育作为基本手段和目标,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影视传媒艺术类行业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否则就会削弱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特殊作用,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所以我们要注重加强教师队伍的师资培训和学科建设,帮助教师在自己承担的教学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开展教育创新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创新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学习活动,从而实现教育创新的价值目标。尽早地转变传统相对较为呆板、滞后的人才培养体系,树立科学、全面、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成长。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新价值,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是培养影视传媒创新人才的核心和落脚点。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通过研究性的学习,不断满足自己的素质创新的需要,提高自己学习生活的质量。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培养上,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会受到个性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在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没有个性就等于艺术失去了活力和吸引力,所以在实施教育创新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个性,使其能独立、认真、自信地审视周围的事和人,成为真正的有创造性的影视传媒高级人才。二是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是教育创新活动的关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潜能是无止境的,但任何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而是靠后天的培养和学习的。因此,必须明确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的学生作为教育创新活动中的主体,要时刻灌输学生教育创新的精神,将创造性学习形成习惯,为成长有思想有能力的影视传媒的优秀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对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来说,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当教育创新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起来时,很多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都无法真正贯彻落实,一部分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也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只有在较为完善的教育创新体系中,对教育各个环节进行明确的规类和划分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使教育创新体系在传媒艺术类人才培养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5、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形成影视传媒创新人才培养的立体和多维的育人环境。在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教育创新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实质上也是对现有人才成才资源的一次深入、彻底的重组,对原有重复、无用、浪费、低效的资源进行重新开发组合,使其在最大范围内发挥最大的功效。在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教育创新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需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三方作用,构建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立体模式。高校作为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而作为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支持的家庭,则经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家庭在传媒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其所生活的家庭环境紧密联系,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处在环境较为民主、父母对子女的管理较为宽松的家庭的学生,其创造性思维较为活跃,在教育创新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就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社会作为影视传媒院校教育创新的重要一方,其作用也很明显:对实践性较强的传媒行业来说,要想成为优秀的影视传媒人才,其自身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必须非常丰富,而社会正是给提供这样机会的最好阵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影视传媒艺术类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实施教育创新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建立实践教学专门机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实现由智育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转变。必须建立高校科研、科技产业。实践教学机构,这是传媒艺术类院校进行教育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要在选调精干、内行的人员组成科研、科技产业、实践教学专门机构的基础上。加强对实践环节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于影视传媒院校来说,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训练就相当于纸上谈兵,缺乏实际的理论运用能力,要建立教育创新的体系,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实践锻炼平台,才能真正将教育创新有效贯彻。所以,传媒艺术类院校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资源的整合,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创新合力,达到培养有特色的传媒艺术类专门人才的目的。 总之,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教育创新的构建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内在和本质的需要,影视传媒教育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教育创新过程中?熏会遇到许多问题,作为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熏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影视传媒人才为最高教育目标,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熏全面实施教育创新。开展教育创新。为推动和繁荣我国影视传媒业做出影视传媒教育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招生办主任、助理研究员)
注释: ①泰勒,佩普劳,希尔斯 著,谢晓非等译:《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