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传播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建设实习基地是新闻传播专业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的保证 “实践性强”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一大特点,一定程度上讲,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不是“教”出来,而是通过新闻实践活动练出来的。具备新闻传播专业素养与知识,能担任新闻媒体及相关部门的业务工作是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实习基地为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了机会,而且也是对新闻传播专业教学质量的检验。建立新闻实习基地是高校与新闻媒体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对教学效果进行定位观察,对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能够促进学校在办学方向、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调整,也能有效地指明今后教学的改革方向。 2、建设实习基地是增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新闻传播专业对学生采写编评等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这种能力是无法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学生必须在不断的实践经验积累过程中逐步提高。新闻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综合实践场所,新闻实习基地一般都是规范运行的媒体,学生能在真实的媒体环境中实践、学习和体验,培养自身从事新闻工作的能力,实习基地里德才兼备的资深记者、编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更会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其从已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新闻职业素质。 同时,实习基地建设有利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顺利就业。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而言,工作经验就是最大的就业砝码,大多数新闻单位都青睐有新闻从业经验的毕业生,因此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利用好在实习基地的机会,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新闻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3、建设实习基地对促进新闻媒体自身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新闻媒体可以依托高校的师资和科研能力,为自身的发展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提高媒体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媒体的长远发展。而且通过接收受过相关专业知识熏陶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习,一方面勿需花费人力投资就可以壮大采编队伍,另一方面也方便媒体选拔后备人才。从整个新闻行业来看,新闻单位接受、培养实习生对于行业长久发展、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整体不断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媒体能把实习生制度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可以成为自身品牌建设的内容之一。 二、当前新闻传播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权责分明、长期有效、有资金保障的新闻传播专业实习生实习制度 首先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新闻传播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部分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新闻实习基地,实行“放羊式”实习方法——学校不集体带队实习,让学生回生源所在地或通过个人途经自行联系实习。有的建立了实习基地,但却流于形式,没有全面实施签订的实习协议。很多学校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实习鉴定制度,往往是填写一张实习鉴定表就可以了,专业教师对学生实习动员工作、指导工作也不充分。实习时间设置也有待改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习时间过度集中,接收媒体不堪重荷,而且时间较短,实习生刚刚进入角色,实习就已结束。 第二,大多数新闻媒体没有把接待实习生的任务确定为常规工作,视接收实习生为负担,再加上实习人数不断增多,办公设备紧张,怕实习生“惹事”等,很少有媒体主动收实习生,“实习单位难找”已成为众多新闻学子的共识。有的对接收的实习生“放任自流”,实习指导老师由于自身采访任务以及带实习生采访涉及出行费用等问题,积极性往往不高。媒体对实习生稿件也缺乏统一的发稿规范,对实习生考核标准也不健全,大多按主观印象给个实习评价。 第三,相关部门对高校实习基地建设也缺乏政策性支持,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很多学校新闻传播专业的自身投入的实习经费也不足或不到位,不能切实满足实习基地建设的需求。 2、缺乏稳定的互利互惠机制,媒体积极性不高 现行新闻实习基地建设体制并没有使接收媒体受益,媒体没有享受到政府以及学校的优惠政策,因此大多新闻媒体对实习基地建设兴趣不大,学校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尤其是非名校的新闻实习基地建设往往是靠学校领导、教师和媒体人员的私人关系来进行,日积月累逐渐变成双方的一种负担。高校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的优势在实习基地建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实习生的思想准备不足,积极性极易受挫 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大多对新闻媒体存有“幻象”,往往沉浸在“无冕之王”的美好憧憬之中,认为记者所到之处必然受人尊敬、欢迎,却没看到记者行业的艰辛与不易,在真正进入新闻单位实习时发现与现实距离设想太远,再加上实习生通常被指派做一些“鸡毛蒜皮”的新闻和琐碎事务,采访对象对实习生也不像记者那么热情,使之很快陷入“心灰意冷”的状况。有的实习生经不住采访的辛苦,中途退出,有的实习生依赖性强,能够主动思考、独立采访的甚少,还有的写作空泛,不切主题,甚至有的实习生收受“红包”,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实践学习,而且影响到新闻单位对实习生的整体印象。 三、加强新闻传播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对策 1、建立规范化的新闻传播专业实习基地制度 学校要与新闻媒体签订长期合作的实习合同并挂牌运行,增加双方的法律约束,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树立责任意识。此外学校还应制定相应的实习基地建设管理条例,对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详细规范。学校除了自己要投入实习基地建设基金外,还要多方筹措资金,充分调动学校、媒体、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争取社会资助,从而保证实习基地能够正常运转。 (紧转第122页) (紧接第123页)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实习评估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标准,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切实可行的考核手段,每次实习结束都要对学校、媒体、实习生各层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以资后鉴,不断改善。媒体也应制定实习生管理规范,包括必要的发稿制度,外采花费报销制度等,在保证媒体作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地给予实习生新闻作品以倾斜,以鼓励实习生的积极性。 2、学校与新闻实习基地之间要建立互利互惠机制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教育资源,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新闻媒体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政策倾斜。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可以承担媒体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员工培训的任务,在本科生、研究生招生上给予优先录取。可以定期免费接收新闻媒体二至三名记者、编辑等进修,高考录取时对实习基地员工的子女按学校教职工子女同等待遇录取和收费。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在举办学术交流会议、申报教科研项目时宜积极邀请实习基地的记者、编辑参加,共同参与课题研究,还可以委派教授定期到媒体去作学术报告和形势报告。学校还可以考虑聘请实习基地新闻单位的资深记者、编辑担任新闻传播专业的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学校还可与媒体实行设备、图书等优势资源共享,免费向实习基地的记者、编辑开放新闻实验室、校图书馆等。 3、对实习生要建立合理奖惩制度,督促其珍惜机会、坚定意志、规范行为 学校可以考虑将实习与常规课程一样进行严格评定,规定一定质和量的新闻作品,将实习中出现的重大有违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列入校纪处分,将实习表现和成果与能否顺利毕业挂钩,加大对优秀实习生的奖励尺度。 实习基地的媒体可以通过稿酬、聘用等机制激发实习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采用合格、优秀的新闻作品给予适当的稿费,考虑聘用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对于违背职业道德、行为恶劣的实习生给予行业通报,严格要求实习生按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规范进行实习,使其在起点上就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意识。 此外,在实习前新闻传播专业的领导及老师应做好充分的实习动员,强调新闻实习的重要性,讲清媒体的基本运作规则和注意事项,提醒学生要对新闻工作的艰苦性、韧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吃苦的准备,使其能够较快地调整新闻工作实习中带来的心理落差。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