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从思想和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在20多年的时间中,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改变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内容、社会价值观念和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原有新闻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新内容和生生不息的新闻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而来的。相对于党的此前的新闻思想,它既有所坚持、有所继承,又有所变化、有所发展。 二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的调整、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内部而言,不断调整和改革社会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就外部而言,打开国门,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吸收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优秀文化等。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的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社会矛盾和舆情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这就构成了当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宏阔背景。党的新闻思想的发展与上述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世界性的背景来说,以下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首先,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是东欧发生剧变,稍后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宣告解体。外部世界的这些变故,不能不引起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命运前途的深入思考。其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经济、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如疏于与外界的联系,无异于自甘落后。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此举产生了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使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经济、文化渗透日甚一日;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获得了逐渐走进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机会。最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第四媒体迅速崛起,信息传播手段高科技化。这一切,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及各种联系得以进一步加强,“地球村”由梦想真正成为现实。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大幅度和深层次的转变。 新闻工作作为以传播信息为己任的一项工作,新闻事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上述背景下不可能不受影响。结合以上背景,从本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思考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这是一种必然的、合乎情理的选择。但是,倘若仅限于根据本国的现实情况思考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显然是不够的。这就决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必然体现出相当开阔的视野和思路。 三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其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由此渊源而来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应当指出的是,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崭新的理论成果。如果离开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那么就无法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 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如下重大事件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个重大事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它结束了“左”的指导思想在党内的统治地位,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全面改变了中国当代的社会生活,在深层次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也许可以说,这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几乎一切重要变化的源头。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深深影响了党的新闻思想。 第二个重大事件:邓小平在南方发表重要谈话。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在上海、武汉、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倡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精辟论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邓小平在南方的谈话涉及诸多重要问题,集中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要点和精髓。党的新闻思想毫无疑问必须调整到邓小平在南方的谈话所确定的轨道和所体现的方向上来。 第三个重大事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由此而进一步改变了中国当代的社会生活。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表面上看只是发展经济所用的手段和经济体制的转变,然而实际上必然在罕见的广度和深度上引发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引发人们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新闻传媒运行机制的转变势在必行。新闻工作者对于报道素材、报道内容、报道对象,在选择和判断上、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也必定发生诸多变异。在这种情况下,党的新闻思想进行调整是理所当然的。 第四个重大事件:党的十五大确认公有制有多种实现方式。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允许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办法,搞活国有企业;还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关于公有制实现方式理论所发生的变化,对非公有制经济认可度所发生的变化,都是在原有思想理论基础上所作出的重要调整,必将在其变革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在诸多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第五个重大事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表明:中国汇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洪流,将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进行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正在逐渐进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并走向其中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而且必将在更大范围内与国际上通行的法律法规相对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发达国家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的渗透、辐射。这一因素,对中共新闻思想的调整、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78年底至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上的发展,是与各项工作包括新闻工作的拨乱反正大致对应的。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使拨乱反正工作得到了思想和理论的强有力支持,诸多棘手问题得以迎刃而解。被“四人帮”颠倒了的是非被重新颠倒过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中一些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观点,或是对本时期党的新闻思想有重大影响的思想观念,如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都是在这一时期确立起来并逐渐得到全党认可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至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党的新闻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现实情况而进行调整的。改革开放深入的标志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践结合的标志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形成。党的新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个特定方面的体现,同时也从思想理论层面,回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新闻实践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党的新闻思想将要回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由社会生活和新闻实践所提出的新的现实问题,其中包括在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新闻法制建设等。 四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有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对历史上党的新闻思想的继承,例如,坚持新闻事业的“二为”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坚持发挥新闻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功能,坚持党报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坚持“政治家办报”的要求,坚持发挥正面舆论的引导作用,等等,又在一系列问题上有着重大的发展。例如,将新闻思想建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之上,从而更具有当代性;提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要求“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主流”;提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和“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帮助人”的命题,既把受众当作教育和引导的对象,把他们视为应当得到尊重、得到全面发展的人,又把他们真心实意地作为新闻事业的服务对象;提出“三贴近”,从认识论的基础、服务群众的意识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对包括新闻工作在内的思想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新闻传媒程度不等地进入市场的现实情况,提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新闻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等等。 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有三个参照系—— 中国共产党原有的新闻思想,这是一个纵向参照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的新闻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及其新闻思想;而党的前辈领导人又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斗争实践和新闻实践,在新闻思想建设方面不断有所推进、有所发展。党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在这一方面都有很大建树,陆定一等也作出了一定贡献。党的原有的新闻思想,其中有些因为是针对特定时代的特定对象而作出的阐述,故不再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在今天仍然有其指导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原有的新闻思想中的特别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我们今天仍然必须坚持和继承的。 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以后获得了很大发展。实践的发展推动理论创新。正如江泽民所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② 必须指出,在当今时代,无论是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世时,都已毋庸置疑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无视变化,而是从本本出发,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及其新闻思想,对待党的原有的新闻思想,那么,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当今社会生活中许多新的内容,无法科学地回答由新闻实践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现实问题,更无法确保新闻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因此,关注现实问题,研究现实问题,回答现实问题,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原有的新闻思想,使主观认识符合当前新闻事业的客观实际,使观念形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可贵品格,这样做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工作的实践,这是另一个参照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新闻事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正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其间出现了诸多用党的原来的新闻思想无法解释的事物和现象。例如: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地位的提高和对传媒要求的提高;新闻传媒被程度不等地推向了市场;新闻传媒的产业属性凸现;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部分新闻传媒正按市场的要求进行集团化运作;第四媒体的崛起使新闻传播呈现新的特点、面临新的难题;社会舆情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趋于复杂,从而使舆论控制的难度因之加大;由批评报道发展为新闻舆论监督后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我国的对外新闻传播在国际传媒竞争环境中面临着新的考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图书、报刊分销市场的开放,新闻传播业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党的新闻思想是在对新的新闻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丰满的,它本身又要不断经受来自实践的检验。社会实践包括新闻实践的发展,总是推动着党的新闻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当代世界各国用于指导新闻事业的理念及其新闻实践,这是第三个参照系。 世界各国的新闻事业,因其国家制度和具体国情的差别,理论和实践的形态多种多样。完全把它们撇在一边,关起门来进行我们的新闻事业建设和新闻理论建设,这是一种思路。但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这样做显然欠妥。更何况新闻事业的发展本身有许多普遍规律。对外国的新闻理念、新闻事业管理和具体运作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借鉴其合理成分,这又是一种思路。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当取后一种思路。 五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体现出如下特色—— 一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频度之大,前所未有;新生事物之多,非昔可比。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变化乃至全局性的重大变化。比如,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进行相应实践,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重新进行科学界定,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进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认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给民营经济以合法的地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新的阐述——这些,在改革开放前都是不可思议的。如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足以对党的新闻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不在少数,因此,对于党的新闻思想来说,与时俱进有其历史必然性。 二是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相适应。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渐趋成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科学,那就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既是群体的人,又是个体的人;无论是群体的人还是个体的人,都是大写的人。以人为本,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立足点;为民,这是其执政的根本目的。这一核心理念将统率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工作。新闻工作无疑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核心理念。 三是正在逐渐成为有一定开放性的思想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拘泥于苏联模式,或只是注重于自身经验,拒绝借鉴外界其他有借鉴意义的观念和经验,而是通过多种渠道汲取丰富的营养。具体地说,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在社会的进步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自觉地吸收来自实践的营养,将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和新闻实践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新闻思想随之进行及时的、必要的调整,因此而充满活力。二是认真思考和借鉴其他国家管理新闻事业的经验和教训。如研究、吸取苏联在新闻事业管理中的教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运作的经验。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党的新闻思想必然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相对于以往必然体现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改革、创新的特质,其开放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并请有关专家就某些专题进行讲解、分析,是其视野开阔和思想开放的一种表现。2003年8月12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所安排的内容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张西明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就此题进行了讲解。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当今世界,文明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同时,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都要积极研究借鉴。③以上讲话要求积极研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文化成果、管理方式,表现出了宏观思路的开放性。 六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思想,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构成部分,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党的原有新闻思想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思想理论宝库。其二,作为科学的观念形态和集体的智慧结晶,它现实地指导着当今中国的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其意义,在由它所指导和管理的新闻事业、新闻实践的健康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虽然也有过曲折,但从总体上说是运行在正确轨道上的。新闻事业的规模迅速扩大。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在充当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桥梁和喉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所有这些,都验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在自身新闻思想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作者系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注释: ① 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 ② 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2日,《人民日报》。 ③ 新华网北京2003年8月12日电。
|